044-328-9098

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要怎么选?

今年3月25日,在博鳌亚洲论坛一场关于人口政策的论坛上,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易富贤的发言“少壮不养孩,老大徒伤悲”引起了很多讨论。他认为中国空巢老人过亿,已经陷入“未富先老”困境。

从数据来看,2015年中国13.6亿的总人口中,60周岁以上老龄人口超过2.1亿,占总人口的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755万人,占总人口的10.1%。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且正在以每年3%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是同期人口增速的五倍多。

中国已经迈入了“未富先老”的困境。面对中国这么庞大的老年人群体,目前现有应对的有三种养老模式。

居家养老

这也是目前最为普遍的一种养老模式。它是大多数老人的首要选择。因为按照中国传统的思维习惯,在家里是最能感到自由和安全的地方。而且开销也相对比较低,有的家庭可能只需要请钟点工,而有的条件稍微好的家庭请保姆,护理费在整个家庭支出中并不算高比例。

但是其实这种养老模式存在着很多隐患和弊端。因为家庭的养老硬件设施不齐全,如果小区周围没有很好的配套设施,那么当老人身体抱恙或者出现意外情况的时候,就很容易耽误时间。

社区养老

目前国内的社区养老主要是由当地政府资助,在定点小区开设老年服务点,给社区的老人提供帮助。老年人的衣食住行一部分由政府补贴,会有专门的社区队伍给老人服务,花费较低,而且在熟悉的环境接受服务,提高了信任感和安全感。

但是社区养老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服务的对象和覆盖的范围有局限性,而且没有独立的资金链,在持续性和质量保证上也有不稳定性。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也参差不齐。
机构养老

机构,基本指的就是养老院。养老院设施相对比较齐全,管理集中,安全系数也比较高。老年人能够得到比较系统和全面的照顾。而且生活也比较便利,有问题可以随时找到护工。

但是养老院的养老模式在中国并不算主流,除了人们对养老院养老本身有一些偏见以外,主要原因还是大家觉得高消费并没有得到相应完善的设备设施和护工服务。送老人到养老院,并不放心。

中国目前的三种养老模式,都各有利弊。究其根本,还是养老服务设施功能不完善,过于依赖人工。导致很多服务跟不上。所以我们想做的,就是让养老这件事,更加智能和专业,去解决大家实际的需求。

武汉日创科技耗时2年,潜心研发出“守护佳”智能看护系统,就是为了可以有效缓解养老院、福利院等机构的看护压力,最大限度利用养老院现有的人力资源,迎接日益增加的住院老人,实现智能看护的愿景。



回到顶部